古城墙 二维码
1
平遥古城位于晋中盆地,是历史文化名城,也是被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。平遥古城墙,如今已成为中国内仅存的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墙之一,早已名闻中外。
平遥古城,始建于公元前827-782年的周宣王时期,西周大将尹吉甫曾屯兵于此。明代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,在原西周旧城壤础上扩建到今日的砖石城墙。古城池平面呈方形,城墙围长6157.7米,约合12-3华里。墙高6-10米,墙外筑护城壕,深、宽各一丈。
城池共有6座城门,城门外均有吊桥,瓮城上有重檐歇山顶城楼,四周各有角楼一座。墙体,每隔60米,筑观敌楼一座,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。由于瓮城共有6座,形成乌龟形状,故有乌龟城之说。
平遥旧称”古陶”,老城位于今县境西北12公里处,旧有夯土城垣,相传为周代将领尹吉甫所筑。明朝初年,为防御外族南扰,全国各府、州、县城按等级地位普遍建造城垣,以凭防守,平遥城墙即建于其时。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修,并全部包砖,以后景德、正德、嘉靖、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大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,增设敌台,增修瓮城,创吊桥,四河镇树,使平遥城墙规模完善。
清代初期,康熙四十三年(公元1703年)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,而筑了四面大城楼,使城池更加壮观。东、西、北墙为方直,南墙髓中都河蜿蜒而筑。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,意在长生不老,青春永驻,坚如磐石,金汤永固。据传古城六座城门各有象征和喻意:南门日迎薰门为龟头,面向中都河。城外原有水井两眼,喻为龟之双目。北城门日拱极门为龟尾,是全城最低处,城内所有积水均径此流出;东西四座门和瓮城双双相对,上西门日永定门,下两门日风仪门以及上东门曰太和门,外城门向南j开,形似龟的三腿正常向前屈伸,唯有下东门日亲翰门,其外城门经直向东衙开,据说是古人建造城池时所龟爬走,将其后腿—二即下东门拉直并用绳子绑好拴在距城10公里的麓台塔上。
这座周长约6公里的古城墙,有3000垛口,72座敌楼。据说,这象征孔子三干弟子及七十二贤人。于此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之深远。军事用途的城墙配以文道之寓意,丈武相衬,独成一趣。
文章分类:
平遥古城景点旅游攻略
|
|